“我就是想让自己狠狠后悔一把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官网,为啥没早点下手。”
李先生是我多年的老客户。
3年多前,他给自己和孩子配置了预定利率3.5%的养老年金和增额寿。
投保后,他特意让我做一份对比表,把当时买的3.5%产品和更早的4.025%产品放在一起。
我原以为不同时代的产品拿来对比并没有太大意义,他却说出了上面那句深刻的话。
一、利率下降的 “隐形杀伤力”
接下来这几年,保险行业的预定利率一路下调,李先生再也没主动问过保险。
前两个月,他卖掉一套房,手里握着一笔闲钱,又来找我聊天。
“有了3.5%的保单打底,别说现在的2.5%,去年的3.0%,好像也没什么吸引力了。”
这句话,其实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。
曾有好几个朋友问:“手里已经有4.025%、3.5%的保单,现在还需要配置2.5%的产品吗?”
也曾遇到好多个客户,把计划书发过去之后,就只留下一句话:“收益太低,跟以前差太远了......”
是的,收益相差确实不少。
我们要理解,利率下降的 “隐形杀伤力”会加速扩大。
看起来,从4.025%降到3.5%,不过是少了0.525个百分点;从3.5%降到3.0%、2.5%,每次也就降0.5个百分点,差距并不大。
但真相是,直观上的“杀伤力” 好像一样(都是降低0.5%的样子),但看不见的“杀伤力”越来越强。
用数据展示就清楚明了了:
从 4.025% → 3.5%,下降幅度是 13.04%;
3.5% → 3.0%,下降幅度升至 14.29%;
从 3.0% → 2.5%,幅度进一步扩大到 16.67%;
如果未来从 2.5% → 2.0%,幅度将高达 20%。
同样是 0.5 个百分点的下调,因为基数变小,实际下降比例反而越来越高。这意味着,每一次利率下调,我们能锁定的长期收益都会打更大的折扣。
李先生2022 年买3.5%产品时,他身边也有人劝他“再等等,说不定利率会反弹”。
但是,利率下调的趋势一旦形成,往往比我们想象中更持久。
现在回头看,那些当年犹豫没买3.5%产品的人,面对当下2.5%的利率,后悔程度远比李先生更深。
二、时间+复利:被低估的财富放大器
保险的核心价值,在于用合同锁定利益,再通过时间让复利发挥魔力。但很多人对 “复利 + 时间” 的威力毫无概念。
打个比方:1万元小本,分别按4.025%的单利和复利计算,50 年后会有多大差距?
单利,每年利息402.5元,50年总收益20125元,本息合计30125元;
复利,第一年利息402.5元,第二年本金变成10402.5元,利息也随之增加……50年后本息合计将达到71926元,是单利的2.39倍。
同时,复利的年化单利折算会随时间飙升。
持有10年,4.025%复利相当于4.04%单利;
持有20年,相当于6.01%单利;
持有50年,相当于12.39%单利。
也就是说,一份长期保单的收益,你绝不能用当下的利率简单衡量。
现在的2.5%复利,持有30年相当于4.11%单利,持有50年相当于5.83%单利。
在未来低利率成为常态的背景下,这样的确定性收益堪称 “稀缺品”。
李先生当初买3.5%产品时,特意算过:
如果每年投入10万,连续投10年,60岁后每年能领12万养老金,活到老领到老。
而如果换成2.5%的产品,同样投入,每年只能领8.7万,差距一目了然。
但他依然补充了部分2.5%的保单,他说:
“未来的钱,比现在的钱更不值钱,早锁定总比晚锁定好。”
三、未来利率上涨了,现在买 2.5% 会亏吗?
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顾虑:“如果以后利率反弹到3%甚至4%,现在买2.5%不就亏了?”
首先,这个问题的本质,是把 “不确定性” 和 “确定性” 混为一谈。
经济周期确实有涨有跌,但利率上行的时间窗口往往很短。
其次,时间不可逆。即便未来利率上涨,现在的保单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假设10年后利率回升到3%,现在买的2.5%保单已经持有10年,到第10年时单利已达2.8%,复利效应已经累积。
而即便10年后保险的预定利率上调到3%了,它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产生价值,因为复利如果没有时间加持,它还是单利。
此时再买3%的新产品,可能前10年的收益仍是空白,而老保单的收益早已“滚雪球”。
更关键的是,保险不是投资品,而是家庭财务的 “压舱石”。
它的作用是对冲不确定性 —— 无论未来利率涨还是跌,总有一部分钱能按照约定的利率稳定增值,这才是保险的核心价值。
四、弱通缩时代,现金和确定性比什么都重要
今年1~5月的经济数据显示,我们正处于弱通缩阶段。
CPI在0附近徘徊,PPI连续两年半负增长,企业和个人举债意愿低迷,资产价格波动加剧......
弱通缩最可怕的不是物价下跌,而是资产缩水和收入不确定性增加。
有人100 万买的房子,现在急用钱只能卖 90 万;有人把钱投进理财,却遭遇净值波动;还有人看似手握现金,却在不知不觉中被通胀(长期来看)侵蚀购买力。
这时候,能保住本金、锁定收益的资产才是 “硬通货”。
现金虽然灵活,但长期持有会贬值;股票、基金波动大,不适合稳健资金;而保险的优势恰恰在于:
本金安全:受保险保障基金保护,即使保险公司破产,保单也会由其他公司接手;
收益确定:合同写多少,到期就给多少,不受市场波动影响;
终身复利:时间越久,收益越高,完美对冲长期通胀。
李先生在去年卖掉1套房后,手里有500万闲钱。他用200万提前还了房贷(利率 5.3%),100万买了国债(利率2.3%),剩下的200万全部投了2.5%的增额寿。
“房贷利率比理财收益高,先还掉。”
“国债和保险都是保本的,前者短期灵活,后者长期锁定,搭配着来更安心。”
至于2.5%的产品该怎么选,可以参考这篇文章:
五、写在后面
保险从来不是 “非此即彼” 的选择。
就像李先生,既有4.025%的老保单,也有3.5%的主力保单,还有2.5%的补充保单。
“不同时期的保单,就像不同年份的酒,早年的酒更香醇,但现在的酒,再不囤就没了。”
不管你在观望还是犹豫,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:
手里有没有“必须花的钱”? 比如孩子的教育金、自己的养老金,这些钱需要10年以上的确定性增值,2.5%的保险是合适的选择;
有没有“闲钱”? 短期内用不到的资金,与其放在银行贬值,不如锁定长期收益,复利 + 时间的魔力会超出想象;
能不能接受 “波动”? 如果厌恶风险,不想承受市场波动,保险的刚性兑付是不可替代的。
利率下调的背后,是整个社会财富增值逻辑的改变。
过去靠买房、炒股就能轻松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,未来的财富增值,拼的是 “确定性” 和 “耐心”。
一份2.5%的保单,或许不是收益最高的选择,但一定是能让你在动荡时代睡好觉的选择。
如果你也想算一笔属于自己的“确定性收益”,那么还有1个月的窗口期,请从现在开始规划。
毕竟,时间从不等人,利率也是。
Ps:
保险经纪人的价值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官网,是满足并尊重客户的三重权利:市场的知情权、产品和方案的选择权、保险全流程的委托服务权。
金富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